7月9日至10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蔺乡振兴梦推普志愿服务队深入四川省古蔺县,开展了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化研学活动。队员们先后探访大寨苗族乡富民村苗族文化博物馆与箭竹乡团结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触摸历史、聆听故事中,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团结奋进的时代力量。
走进富民村,触摸苗族文化脉络。在富民村苗族文化博物馆内,志愿队队员们跟随历史足迹,系统了解了苗族迁徙的沧桑历程、独特的语言文化以及丰富的风俗习惯。王开华村长在交流中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苗语缺乏文字载体,掌握的人越来越少。”令他欣慰的是,小女儿王馨月自幼苦练苗族芦笙,不仅娴熟演奏传统曲调,更屡获嘉奖,为文化延续注入了新希望。现场王馨月很高兴地为志愿队演奏苗族芦笙。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富民小学党员教师杨启芬,她虽然现已退休,但依然发挥余热,坚守在民族文化传承一线。她不仅曾二十八年如一日躬耕于双语教学,悉心守护苗语苗歌的“乡音”,架起沟通的桥梁,帮助苗族孩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如今更致力于苗绣技艺的传承。她的坚守,正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队员们还体验了苗族刺绣,来自藏族的队员达瓦青错饶有兴致地向仍在坚守传承的杨老师学习刺绣技艺,临别时依依不舍,展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亲切交流与深厚情谊。


探访团结村,聆听民族团结故事。翌日,志愿队抵达箭竹乡团结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讲解员通过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展现了当地各族群众和睦共处、携手发展的动人篇章。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多样与交融,恰如繁花织锦,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在倾听与交流中,队员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升华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深刻认同的思考与共鸣。


感悟与担当,同谱团结曲,共绘振兴图。此次古蔺之行,对服务队而言,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国情教育和民族团结实践课。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真切感受到传承保护的责任与紧迫;聆听了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更深刻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义。服务队将以此次研习为新的起点,在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自觉担当起民族文化瑰宝的守护者、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传播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与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用青春智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民族团结共奋进的新篇章贡献力量。